随着发行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上市节奏的优化调整,今年以来(截至8月7日),上会审核企业数量虽然同比下滑,但企业质量反而有所提高。
据数据,截至8月9日,剔除2家取消审核企业,今年A股IPO首发上会审核企业共计32家,而在2023年同期,同样剔除取消审核企业,共有233家公司上会审核,同比减少了86.27%。
上会的32家公司中,1家未通过,1家暂缓表决,2家待表决,其余28家公司全部通过,通过率为87.5%(去年同期通过率87.12%)。其中,IPO重启后至今,上市委审核IPO上会企业共计9家,回顾已经过会的这几家企业的审核之路,其中有不少共同之处值得关注与进一步研究。
IPO重启后
上市委重点关注两大问题
5月16日,沪深交易所自春节以来停滞已久的上会审核相继重启,截至8月9日,IPO重启后上市委审核IPO上会企业共计9家(见表1)。
剔除一家暂缓审议的企业外,有6家企业上会审核通过,另有2家待表决。就已过会的6家公司上会时被问询问题来看,上市委重点关注了企业的经营业绩相关问题和应收账款问题(见表2)。
表2 6家过审公司被上市委重点关注问题
数据来源:财讯IPO根据沪深北交易所网站整理
审核方向有新变化
随着年内“315”政策、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等多项监管政策相继出台,IPO全流程严监管的信号更加清晰,IPO上市门槛明显提升。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上会审核企业数量虽然同比下滑,但质量反而有所提高,相比去年同期87.12%的过会率,今年以来的上会审核企业通过率已达到87.5%(不包含待表决公司)。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表示,“今年A股审核明显更加严格,同时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确实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质量。”
与此同时,上市委关注的审核方向也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最近过会的思看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看科技”)为例。8月2日,思看科技申请科创板IPO成功过会,这是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八条”并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后,首家过会的科创板拟IPO企业。同时,其也是继7月份交易所上市委“零上会”之后迎来的首家上会审核企业。该公司IPO申请于2023年6月16日获上交所受理,在公司二轮问询回复中,监管层除了关注其科创属性的“硬科技”成分、收入增长可持续性等科创板重点问题外,思看科技在给监管的回复中还表示对其募投项目进行了部分结构化调整。
具体来看,思看科技原定募资8.51亿元,但在最终上会稿中,其募资额调整为5.69亿元,缩减了2.82亿元,降幅高达33.14%。此外,公司将原募投项目中“研发中心及总部大楼建设项目”调整为“研发中心基地建设项目”,“营销及服务网络基地建设项目”不再作为募投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的额度也减少了1.13亿元。对于调整的原因,思看科技在招股书(上会稿)中明确提到,使募集资金投向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部分日常业务经营所需资金由该公司自行解决,募集资金则聚焦其他前瞻性研发投入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除思看科技外,新“国九条”发布后,联芸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芸科技”)、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普林”),均有下调募资规模、调整募投项目的举动,从审核效率来看,这两家企业从通过上市委审核并最终获证监会注册仅用了半个月左右。其中,联芸科技的募资额度从20.5亿元下调至15.2亿元,其中5.3亿元差额源于公司不再募资补充流动资金;凯普林的募资额度也从9.52亿元下调至8.5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的额度下调了0.23亿元,并不再募投“营销总部建设项目”。
“监管部门加强审核是企业优化募资额度与募投项目的主要原因”,屈放进一步表示,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募投额度的额度是否合理,以及募投项目后期是否能够及时落地等问题都是IPO审核的重点。同时部分企业优化募投资金额度与项目结构也是因为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如当前募投项目已处于产能过剩或不再有技术优势等原因。
对于正在排队的IPO企业而言,是否需要优化调整募资额度与募投项目结构,则需要及时了解当前的IPO审核政策。“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募资计划,包括募资项目未来是否有市场空间炒股十倍杠杆公司,募资项目是否存在技术壁垒,募资项目是否存在土地等资源无法落实的问题,募资金额是否用于偿还债务(上市前大额分红举债)等问题”,屈放如是说。